您的位置:首页>健康山东
轮状病毒性肠炎
   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。发病高峰在秋季,故名秋季腹泻。常表现为发热、腹泻、呕吐等症状,严重者可出现惊厥、电解质紊乱的表现。纠正水、电解质及酸中毒为其主要对症治疗。一般为自限性疾病,自然病程为3~8天。
   一、疾病分类
   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
    潜伏期1~3天,通常表现为胃肠炎,再次感染者大多病情轻或无症状。多起病急,伴恶心呕吐、腹泻、厌食或腹部不适等症状。多数先吐后泻,粪便多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,无黏液及脓血。
成人轮状病毒性肠炎
    潜伏期1~3天,可表现为米汤样粪便,无里急后重,可伴有肌痛、头痛、低热和发冷。
    二、病因
    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导致,婴幼儿急性胃肠炎80%~90%是由A组人轮状病毒引起。
     三、传播途径
     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也可通过人-人接触传播,虽然推测空气飞沫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,但尚未得到证实。手、污染物、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作为轮状病毒传播的载体。轮状病毒在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可存活数日至数周,在人类双手上存活至少4小时。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传播途径多样,传播性强,即使安全水供应和良好的公共卫生条件,都不能有效阻断其在易感人群中传播。
     四、好发人群
    人群普遍易感,我国5岁以下儿童多见,其中6~24个月龄婴幼儿最为常见。
     五、症状
     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典型症状包括呕吐、腹泻、发热。严重者可出现高渗性脱水、惊厥及电解质紊乱,轮状病毒可反复感染,但是临床症状通常随着感染的次数逐渐减轻。
     1、典型症状
     婴幼儿潜伏期1~3天,通常表现为胃肠炎,再次感染者大多病情轻或无症状。多起病急,伴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厌食或腹部不适等症状。多数先吐后泻,粪便多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,无黏液及脓血。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潜伏期1~3天,可表现为米汤样粪便,无里急后重,可伴有肌痛、头痛、低热和发冷。腹泻每天10余次,重者可达数十次,严重病例可出现脱水、酸中毒、电解质紊乱。
     2、并发症
    (1)脑炎
    由于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,轮状病毒容易入侵神经系统,造成脑炎,可出现惊厥等症状。
   (2)呼吸道感染
    轮状病毒可入侵患儿的终末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,造成呼吸系统感染,可出现咳嗽、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
   (3)低钾血症
    患者严重腹泻时,常伴有电解质紊乱,最多见为低钾血症,需及时补钾治疗。
   (4)肠套叠
    部分患者可出现肠套叠的表现,如呕吐、阵发性的痉挛腹痛、血便,患者腹部可以触及香肠状硬块。
     六、治疗
目前尚无特效的抗轮状病毒治疗措施。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,以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,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为主。其他治疗措施包括饮食疗法、补锌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置。